编者按:上海商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弘扬“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校训精神,秉承“以商立校、应用为本”办学理念,锚定“应用型、创新性、国际化”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专业素质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适应现代商贸环境的商科应用型人才,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不断推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为展示立德树人成效,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学校推出审核评估系列专题,重点围绕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成效,展示主要工作做法、取得的主要成果,以飨师生。
迎评风采巡礼·师德师风建设丨商务外语学院:探索思政工作新路径 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
思政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生命线,也是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提升育人实效的关键抓手。商务外语学院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将思政工作与教师发展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思政工作新路径,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精气神。通过党建引领、实践赋能、机制护航,把思政教育的“大道理”转化为教师干事创业的“真行动”,形成了“思政促教、教中融思”的良性循环,激励教师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党建引领,打造“红色引擎”聚能环,凝聚教师共识
学院党总支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以“党建+”模式推动教师发展,以理论学习、乡村研学、红色实践、榜样引领为抓手,让思政工作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
一是提升“思想铸魂”学习成效。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学校、学院重点工作,每月围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课程思政与教风学风、廉洁从教与师德师风、人工智能与教学改革等主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研讨,注重支部与系部联动,加强党员和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让教师常态化学习既“接地气”又“有深度”。
二是打造“乡村研学”品牌活动。创新学习形式,组织全体师生党员、留学生、校友赴全国文明村浦东新区牌楼村开展“躬耕韶华,砥砺初心”劳动教育学习实践活动,通过构建“理论浸润+实践深耕+科技赋能”三维育人路径,以沉浸式实践课堂为载体,促进劳动精神与党性修养深度融合,深化教师和中外青年学子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激励其以务实作风促实干担当。该活动已被《第一教育》报道、上海市委党刊《支部生活》的书记手册及支部百年栏目同时收录。
三是厚植“红色文化”浸润初心。依托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学院组织师生赴忆红居·红色教育主题馆、中共奉贤县委旧址展示馆、闵行廉政文化馆等参观学习;依托党总支“译语经典话中国”党建特色项目、教工一支部“红色上海、初心印记”双语微党课等,创新开展“多语种诵读经典”活动,让红色基因在语言交融中焕发新生。
四是发挥“示范引领”标杆作用。挖掘身边榜样,通过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比拼,评选课程思政教学能手;鼓励教学创新,在第十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中青年教师荣获视听说课组二等奖,彰显了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融合魅力;以建校75周年为契机,设立“暖心外院 好事播报”专栏,讲好“身边人 感人事”,宣传学院在校师生、退休教师和校友的优秀事迹。

图为师生党员、校友及留学生代表赴全国文明村浦东新区牌楼村开展劳动教育乡村研学
二、实践赋能,搭建“干事创业”竞技场,锤炼教师本领
学院立足外语学科特点,探索“外语+思政”融合路径,通过“教学创新、科研反哺、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四维驱动,帮助教师将思政理念转化为真本领、实业绩。
一是实施课程思政“精准滴灌”。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组织“理解当代中国”等课程思政案例分享与研讨,积极推进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开展课程思政案例大赛、专题讲座,优化教学大纲与教案,精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完善听课评分制度中的思政指标,把思政指标融入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二是推动学科与科研协同发展。通过推进学科优化与专业调整,将大学英语教学部并入商务英语系,整合日语、朝鲜语专业为东亚语言文化系;同步成立商务翻译、东亚研究两个院级研究中心,重组校级“一带一路”跨文化研究中心,完善各研究中心运行机制;加强与校外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活动、产学研合作项目。
三是提升社会服务实践效能。与黄浦区红色场馆共建思政教育基地,与科大讯飞、策马翻译、译国译民、新航道等企业共建专业实习基地,与国际教育学院、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在提供口笔译服务、协助承担援外项目等方面加强合作,为服务国家战略、上海国际大都市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四是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学院教师先后赴日本、韩国5所知名高校开展交流访问,并与日本拓殖大学、北陆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与(日本)株式会社关户签订建立海外实习基地协议等,以全球化视野不断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化育人体系。

图为第36届上海市大学日语才能演示大赛现场照片
三、机制护航,营造“干事创业”生态圈,强化教师担当
学院注重制度设计,优化考核激励机制,通过“评价改革、资源倾斜、情感关怀”组合拳,让教师愿为、敢为、善为。
一是优化考核“指挥棒”。出台《商务外语学院系(部)目标任务考核实施办法》及评分细则、《商务外语学院专任教师年度绩效考核意见》,将思政育人成效纳入考核评价维度。
二是打造发展“共同体”。聚焦骨干教师“关键少数”,构建“选拔培育-示范引领-经验辐射”闭环体系。通过青年教师“结对育苗”计划、支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选派教师赴国内外访学交流、组织校级“青椒沙龙”促进青年教师跨学科交流协作等举措,推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成长为专业标杆;通过“博语沙龙”(科研)、“康乃馨讲堂”(教学)等实事项目,开展教科研专题分享及跨学科教研联盟,将个体经验转化为群体智慧,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面开花”的教师能力迭代升级。
三是传递组织“关怀度”。学院实施三大行动:“我计划”行动,每位教师围绕五大板块十五个方面写出个人年度计划,共同为学院的发展献计献策,实现个人成长与学院蓝图同频共振。“聆距离”行动,通过“心对话”领导班子接待日、“圆桌派”师生座谈会以及“诉速办”线上问题反馈平台等常态化机制,更好地倾听师生意见和建议。“聚力汇”行动:依托主题党团建活动、工会活动、师生友谊赛等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团结协作中找到归属感与使命感;统筹规划学院会议室、党建室、资料室和研究室功能布局,美化过道文化墙,积极改善办公室工作条件,为教师提供功能多元、环境舒适且能彰显学院文化与专业特色的办公环境和交流空间;开展帮扶解困慰问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

图为学院教职工大会全体教师合影
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党建+外语+思政”一体化模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育人事业中找到价值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为培养新时代国际化商务外语人才贡献力量。
来源:商务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