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1日至25日,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24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师生赴杭州圆满完成为期5天的《认知实习》实践课程。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文化考察与商业调研,架设历史与当代的沟通桥梁,深化学生对服装历史文脉、非遗技艺、品牌运作及市场趋势的理解。在专业人才培养新方案指导下,即将升入大二的学生们显著提升了专业知识、创新转化能力与市场洞察力,强化了团队协作与自主学习意识,向具备“艺术创造力、商业实践力、文化传承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迈进。
图为参加专业认知实习的师生们合影
溯源历史文脉,解码服饰基因
实习首日聚焦文化寻根。师生探访杭州之江文化中心,重点考察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华造物智慧深化了学生对传统技艺和非遗动态保护路径的认知,明确了技艺传承需扎根生活、对话当代的文化使命。
次日,我们深入丝绸文化核心——中国丝绸博物馆。在专业讲解下,学生系统参观丝路馆、时装馆与修复馆。丝路馆梳理丝绸传播史,揭示丝路对文化交流的关键意义;时装馆“更衣记”展现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从田园到城市”则系统解析17-20世纪西方时装风格演变,引导学生深入对比中西方服饰结构特点及审美差异;修复馆展览“不负古人不负卿”通过《长安的荔枝》等影视服饰案例,直观呈现传统服饰纹样复原与当代活化路径。三馆联动构建了“回望历史-关注当下-活化技艺”的完整文化链。
带队老师熊瑛在现场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带队老师牛萌在博物馆为同学们讲解导览
洞察商业脉搏,链接产业前沿
实习第三天转向产业现场。师生实地调研杭州地标性商业综合体——天目里。走访江南布衣总部、B1OCK等多家时尚品牌与买手店,近距离感知服装行业的商业运营模式、品牌塑造逻辑、最新流行趋势、工艺技术应用及面料创新方向。此次考察使学生对行业生态有了清晰认知,为未来职业规划提供了现实参照,强化了市场意识与商业思维。
锤炼专业素养,赋能创新实践
实习第四天回归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进行主题写生,将前日所学转化为视觉表达。他们运用铅笔、彩铅、马克笔等多种媒介,尝试以线条勾描廓形和纹样、以色彩表现装饰与构成。此次写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手绘技巧及对服装结构与面料的深层次理解,并促进了对传统纹样提取转化、中西结构对比、织绣基因当代转译等问题的思考。
图为陈百超主任讲座现场
返程之前,国丝馆陈列保管部陈百超主任带来《穿越古今时尚,讲述中国故事》的精彩讲座,纵览中国时尚从古代丝绸、民族服饰到当代的演变,通过丝路纹样传播、华服高定等丰富案例剖析传统元素的创新转化。陈老师强调时尚是文化记忆的延续,呼吁构建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活力的中国时尚叙事体系,并对学生提出未来设计的期待:创新需深入理解并深耕主题,避免简单的“拿来主义”。
为期五天的认知实习圆满结束。活动以三所博物馆为核心,结合商业综合体考察与专业实践,使学生积累了丰厚设计素材,深刻领略传统服饰的魅力及其与现代设计语言融合创新的必要性。通过接触国际与本土品牌案例,学生深入理解了当代设计语境下的文化表达策略,搭建了传统工艺与商业设计的认知桥梁。此次沉浸式研学有效锤炼了学生的手绘能力与空间感知力,培养了以文化视角解构品牌设计逻辑的素养,为后续创作积淀了兼具文化厚度与市场敏锐度的设计语汇,实现了专业知识与行业前沿的双向赋能。
撰稿:熊 瑛
摄影:牛 萌、赵 镱
审核:储艳洁
责编:张曼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