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2025年4月24日,商务经济学院金融系以“产教融合·国际赋能”为主题,特邀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高级投资顾问张茜贤为金融学专业留学生开设全英文《财务报表分析》专题课程。此次课程通过国际化教学视角与本土化行业实践的深度融合,助力留学生构建全球视野下的财务分析能力。
主讲人张茜贤拥有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密歇根州立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现任兴业证券上海分公司高级投资顾问、新媒体金牌主播,同时担任兴业证券总工会投教讲师,同时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校区特邀讲师。他曾获2019年DECA商赛亚利桑那州亚军,并荣膺兴业证券上海分公司2022年度“财富管理标杆奖”。
图为课堂现场
课程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表联动”为逻辑起点,张茜贤通过“结构拆解+指标穿透”教学法,系统解析企业财务健康度的四大维度:以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量化偿债能力,用毛利率、净利率透视盈利能力,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衡量营运效率,通过营收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预判发展潜力。课程引入杜邦分析体系,将ROE分解为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与权益乘数的乘积,直观展现企业盈利能力的驱动因素。
针对留学生国际化背景,课程设置“会计准则全球对话”专题,深度对比中国会计准则(CA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与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在收入确认、资产计量、关联交易披露等领域的差异。通过某跨国企业三套准则下的财务报表平行对比案例,让留学生直观理解准则选择对估值模型的影响,掌握国际资本市场的财务信息解码能力。
课程突破传统理论教学范式,精选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港股零售巨头、美股新能源车企等12个跨市场案例,构建“数据采集-指标计算-异常预警-战略建议”的完整分析链条。在某新能源汽车企业现金流断裂风险预警案例中,学生运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DCF)发现其资本支出与经营现金流缺口,通过敏感性分析验证产能扩张节奏对偿债能力的边际影响,最终提出优化债务结构的可行性方案。
图为课堂现场
此次课程不仅为留学生搭建了通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桥梁,更通过“学术理论-行业工具-商业决策”的三阶跃迁,助力其成长为既懂财务语言、又谙商业逻辑的全球化商业人才。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深化,此类产教融合创新将为国际金融人才培养提供新范式。
撰稿:王瑞
摄影:王瑞
审核:周宜昕
责编:张曼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