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设计学科深度融合,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提升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25年11月12日,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联合上海高桥绒绣馆,成功举办“非遗新生的实践路径:上海绒绣的活态传承与当代转化”专题讲座。本次活动是2024级《课程设计1》的核心实践教学环节,由陆琰、刘丁、熊瑛等多位专业教师全程悉心带队指导,旨在以非遗产业化实践案例为载体,搭建理论教学与行业实践的桥梁。

海报
本次讲座特邀上海潮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高桥绒绣馆)总经理吴健担任主讲人。吴健先生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绒绣产业化主理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 非遗传承人俱乐部文化创意赋能平台合伙人,深耕绒绣文化传承与当代转化领域多年,在非遗产业化运营、文创产品研发、跨界融合创新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理论积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吴健先生为现场师生讲解
讲座中,吴健先生系统阐释了其主导构建的 “传承教学、文创研发、互动体验、市场销售一体化” 全链条活态传承体系,结合其统筹策划的多场全国性非遗主题展览、设计赛事等实践案例,深入剖析了非遗文化从单一技艺保护向市场化、年轻化、品牌化转型发展的核心逻辑与关键路径。他聚焦绒绣传统针法技艺、色彩美学特质等核心要素,借助具体案例详细阐释其与现代服饰设计、家居陈设、文创开发等领域的融合路径,从设计理念创新、材料工艺改良、市场定位策略等维度,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的跨界创作思路,参会学生围绕“绒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适配性优化”“非遗文创产品的市场差异化竞争策略”等专业问题踊跃提问,吴健先生结合行业实践经验逐一答疑解惑,现场学术交流氛围热烈,互动成效显著。
此外,作为2026年绒绣新纹样入选设计师,上海商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2023级学生安娜在现场结合自身纹样设计经历,分享了传统绒绣元素与现代审美融合的创新技巧,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参考,并与绒绣非遗传承人何冬梅老师交流,探讨非遗纹样创新设计方案落地的工艺可行性。

上海绒绣非遗传承人、文创专家与现场师生畅谈绒绣创新之路

上海商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师生在高桥绒绣馆合影留念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宛如一场文化盛宴,让师生们得以直观领略上海绒绣的艺术精髓与深厚文化底蕴,更如春风化雨,有效激发了青年设计人才将非遗元素融入专业创作的创新思维,为《课程设计 1》的实践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文化素材与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引。作为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深化 “非遗 + 教育” 融合发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举,本次活动宛如一座桥梁,对培养兼具文化自信、创新能力与行业适配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助力非遗文化在当代设计领域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撰稿:杜海丹
摄影:陆琰
审核:储艳洁
责编:张曼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