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档案馆富含历史积淀,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化贮存、传播和教育功能。本文具体剖析了信息社会对高校档案馆文化功能发挥所产生的三大效应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信息社会 高校 档案馆 文化功能
当前,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正持续深入,在此进程中,具有鲜明时代感的信息化浪潮与饱含厚重历史积淀的文化底流相互冲击与融合,并赋予信息社会新的内涵:信息为根,文化为魂。高校身处科教的前沿阵地,对信息社会的脉搏感受地最为直接和敏锐,高校档案馆由此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有理由相信,信息社会人们对文化的日益关注,势将使得文化功能成为高校档案馆的又一有力增长点和发展亮点。
一、历史的积淀——文化视野下的高校档案馆
在高校长期的文化积淀过程中,高校档案馆的文化功能也日渐突出,并主要表现在文化贮存、文化传播和文化教育三个方面。
(一)文化贮存功能
高校档案是文化的载体和记录。首先,它记载着人们科学发明创造的成果,凝聚了科学文化的结晶;其次,它记录和延续了各高校不同的管理文化;再次,它蕴含着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见证;最后,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高校都始终处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之中,高校档案因之也打上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烙印。正是高校档案的这种文化性决定了高校档案馆可以通过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等业务活动来实现其文化贮存的功能。
(二)文化传播功能
高校档案馆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开展档案的开放利用及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从档案是一种文化资源的角度来看,这实质上就体现了高校档案馆的文化传播功能。由于高校文化底蕴深厚,在社会上处于一种文化制高点的位置,就文化具有从优势文化到弱势文化的传播规律而言,这一功能既是高校档案馆实现自我提升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文化传播对高校档案馆的外在要求。高校档案馆还可以在发挥这一功能的过程中促进文化在量与质上的双重增殖。量上的增殖主要是指文化传播面的扩大;质上的增殖主要指文化价值意义的增加。这可以说是高校档案馆文化传播功能的一种深化。
(三)文化教育功能
高校担负着高等教育的重任,教育始终是学校的工作核心。高校档案馆作为文化的一个贮存地和传播源,完全可以在文化教育上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为学校乃至社会的文化教育服务。文化教育结合各校各馆的实际情况,可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诸如:以爱国主义教育来强化品德培育,激发爱国热忱;以科学文化教育来普及文化知识,弘扬先进文化;以校风学风教育来陶冶情操,树立良好风尚;以利用者教育来传授技能,培育档案文化。据此,高校档案馆不仅应成为保管档案的处所和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中心,还应建设成为学校、社区以至社会的文化教育基地。
二、信息社会的影响——并存的正负效应
信息社会为高校档案馆演绎的是充满机会与竞争的文化环境:广阔的文化视野、超时空的受众沟通、纷繁芜杂的文化交流场景等。这不可避免地对高校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发挥产生影响。
(一)文化存贮多元化带来的叠加效应。
所谓叠加效应,是指信息社会高校档案馆的文化功能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因文化存贮的多元化得到了强化。就其贮存的文化而言,科学文化的发展自不待言;管理文化因电子文件的应用和网络办公信息系统的联通也发生着变革;校园文化因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而添加了新的内容;社会文化在信息化浪潮的洗礼下,也悄然地发生着演变。可以说,信息社会为高校档案既有的多元性文化存贮增添了新的文化元素。同时,高校作为信息社会中知识传播与创新的场所,与社会各方面的文化沟通与交流日益频繁,高校档案的文化贮存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将拓展高校档案馆文化贮存的途径和手段。这些都使叠加效应得到加强。
(二)文化传播的开放性造成的双刃效应
信息社会信息沟通的便捷使得文化传播具有极强的开放性。高校档案馆在发挥文化传播功能的过程中也因之产生了一种双刃效应。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传播媒介和手段,特别是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为高校档案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传播与交流平台;另一方面,信息社会中,文化传播源众多,传播渠道广泛,文化传播者之间的文化竞争以及受众选择余地的扩大又使得高校档案馆的文化传播力度相对削弱。如果不能据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高校档案馆为文化传播所做的努力将难以实现效应最大化。
(三)文化教育选择的自主性产生的差异效应
信息社会也被称为知识社会。在这一社会,知识学习与文化教育成为人们自我发展的一种需求,网络的普及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和增强人们在文化教育选择上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又使高校档案馆在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上存在差异效应。由于所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教育程度、职业、知识构成等的不同,人们在对文化教育的自主选择过程中就产生了个体差异,他们对文化教育产品的内容、表现方式、层次、质量、传递和利用的便捷性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性要求。即便是对于同一文化教育活动,其收效也是因人而异的。如不能正确认知差异效应,教育成效将大打折扣。
三、现实的突破——文化功能发挥的途径选择
虽然信息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可回避,但我们可以积极探求各种途径,来强化正效应,消解负效应,使高校档案馆的文化积淀在信息时代获得新的突破。
(一)树立档案文化观引导文化功能的发挥
高校档案馆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虽然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化功能,但现实中这一功能的发挥并不尽如人意,“重管理,轻服务”的局面尚未完全打破。这很大程度上就归因于没有将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充分重视起来。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必要在思想上树立档案文化观,以档案是一种文化资源为出发点,来进行档案文化资源的积累、整理、开发与利用。它还将促使档案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强在文化功能开发方面的敏锐性与创造性。
(二)以信息化带动档案文化资源建设
档案文化资源的建设过程其实也是文化贮存的过程。而这一贮存是一种资源的贮存,是讲求效益的贮存。参照意大利人帕累托提出的80/20原理,20%的档案蕴含着80%的档案文化价值。在高校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中,可考虑将档案馆的文化功能需求及效益需求嵌入到各项具体实施措施中,如档案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档案文化资源库的建设、网站的人文化建设等,使档案馆的信息化与人文化有机交融,并基于此积累起形式上丰富多样、内容上深广并举的档案文化资源,从而强化叠加效应及双刃效应中的正面部分,且使文化功能发挥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成为可能,减小差异效应。
(三)优化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
高校档案馆积累起来的文化资源是静态的,开发是使其转向动态传播的重要条件。为保证文化开发成果对用户需求满足的最佳效果和开发组织活动的最优效益,从而有效减少负面效应的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来优化开发:一是精品性开发,要注重出文化精品,无论是选题的优化还是开发资源的组织与实施,都要本着质量第一的理念,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档案中的文化能量;二是特色性开发,这主要是依据本馆所藏的特色性文化资源来进行,而类如特色档案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开发,也是对现有贮存文化的一种整合;三是针对性开发,即针对学校乃至社会当前或长远的文化需求来组织开发,比如校园文化建设、校庆特辑等,由于一些深层次开发往往需要一定的开发周期,这就需要有敏锐的预测和有效的开发活动组织,以尽可能地缩短文化需求与文化成品之间的时间差;四是整合性开发,即通过馆际协作、图情档一体化、联合专业机构等,集成各种开发资源包括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从而形成文化合力,增加文化成品的深度和丰度,提高开发质量。
(四)与外部文化环境实现互动
高校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加大与外部环境的文化互动,将使我们在信息社会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受众,更有效地发挥我们的文化功能。
一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契合。高校档案馆首要的就是为学校发展服务。鉴于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高校档案馆在发挥自身文化功能时就可与之相结合,如开展校史陈列与研究、有关校园文化的档案编研等,从而激发师生爱校荣校的热情,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精神。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打造信息社会数字化校园的进程中,营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档案馆完全可以借助自身的网站建设,比如开设网上展览、视频点播、链接有关校园文化的站点等,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之中。这对于分校区建设背景下的跨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也更具积极意义。
二是与社会文化环境相融合。高校档案馆在发挥文化功能时,可结合社会文化环境,以社会的文化热点动态、文化走向来引导馆内文化资源的开发。这也要求高校档案馆能敏锐感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文化功能开发策略。譬如,一些高校档案馆就依托本校的文化与研究优势,建立了极具文化效应的博物馆,如上海交通大学的航运博物馆、东华大学的纺织史博物馆等。它们通过开展信息时代的休闲利用,完全可以在社区文化、城市文化建设中有更大的作为。
(五)开展文化营销
在现今文化多元化、文化竞争激烈的情形下,高校档案馆除需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上下足功夫以外,营销也必不可少。这也有助于增强人们对高校档案馆档案文化资源积累与开发的理解和支持,实现文化功能发挥的良性循环。文化营销的重点有两方面:一是文化成果的营销。我们需要根据营销的目标对象,结合文化成品的自身特性来选取最佳的传播渠道和手段,以获取最大的传播与教育效果。二是档案馆文化形象的营销。高校档案馆的文化形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形象,是馆藏、人员、管理、服务、公关形象等多方面的复合体。这也要求:在馆藏资源上,要增强其文化内涵;在人员理念、行为及管理上要体现人文关怀,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在形象识别上,要尽可能地使档案馆的外部设计与内部陈设富含文化气息,特别是网站作为高校档案馆在信息社会呈现于网络世界的“脸面”,增强它的人文底蕴不容忽视;在形象宣传上,既要宣传自身的文化性,也要宣传以往在文化功能发挥上的成功范例,以事实为例证来增加宣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进而强化档案馆在人们心目中的文化形象。
总的说来,高校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开拓和发挥是一项复杂工程,实现途径不止于此。但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多方开辟文化功能的发挥渠道,一定可以使之绽放成为信息时代绚丽的兰台之花。
参考文献:
- 李国庆.研究“文化”基本特征,提升档案馆文化功能.中国档案,2004(10)
- 黄广琴.发挥档案馆文化传播功能.档案与建设,2002(12)
作者通联: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号东华大学档案馆;邮编:200051;电话:021-62373405;电邮:yzcome@d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