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2016年春季“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会议

2016-03-22
                       发布者:思政部 时间:2016年03月11日

  38日下午,教务处和思政部联合召开2016年春季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会议。我校党委书记李明福、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宗爱东、上海市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杨苏出席会议,全体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教务处、团委和文法学院有关领导以及大学生理论社团代表20余人参会。 

(图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会议现场) 

  会上,思政部主任陈志强教授首先传达了2016年上半年上海高校宣传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并对教育部2016年上半年“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进行了解读。“形势与政策”课程负责人姚志鹏副教授介绍了本学期教学安排和师资队伍情况。 

  陈敏教授在发言中,从教学、队伍、机制、课程和内容等五个方面强调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和教务处的相关举措。她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我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积极参与下,我校建立了一支由23位专兼职教师组成的相对稳定的讲师团,并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将其列入必修课,在学时、学分和经费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思政课专任教师在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等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做到了课件、选题和教学管理“三统一”,形成了成熟的教学模式和工作机制。希望通过进一步努力,将该门课程列入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效果,把该门课建成应用技术类高校的特色课程。她同时强调,党员教师肩负重要责任,要爱岗敬业,功底深厚,对党忠诚,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政治底线,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图为陈敏教授发言) 

  杨苏教授从十三五规划、“两会”精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党风廉政、“一带一路”、朝核问题、新型大国关系与中国周边外交等方面,对当前国内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讲解和辅导,并强调了“引导不迎合、回答不回避,鼓劲不泄气”的教学三原则。 

(图为杨苏教授为全体教师辅导) 

  宗爱东副主任在会上传达了党中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介绍了国内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动态,并对我校党委和相关部门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上海商学院党委意识形态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党委“一把手”长期坚持亲自参加集体备课,体现了学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上海高校开了个好头。教务处在学时学分、课程设置和经费拨付方面能够做到给足用足,保障有力,规划清晰、定位准确。该门课程的专题教学模式和集体备课模式也值得推广。希望学校在现有基础上,抓好三个着力点:一是在教学内容上要贯穿一个主线:理想信念。要把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实践和新成就体现出来,增强学生的“三个自信”;二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只有关心学生的问题,上课才有生命力;三要实现话语体系的创新,实现由政策语言向教学语言和生活语言的转化,用事实说话,用成就解答,这样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图为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宗爱东讲话) 

  最后,党委书记李明福作了总结讲话。他从三个方面强调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政治使命:一是责任。党委要在意识形态、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中切实肩负起三个主体责任,增强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二是主线。要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始终;三是主旋律。形势与政策课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效发挥正确引导的作用。 

 (图为李明福书记总结讲话) 

  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中宣部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齐心协力做好本学期“形势政策”课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产生深远影响。 

                                                             (撰稿:姚志鹏  摄影:沈阳  审核:陈志强) 

  •  
  • 点击下载: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