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教发展新形势、新制度,助推教育质量提升——我校教师出席2015年第一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讨培训会

2015-10-11
                        发布者:教务处 时间:2015年10月07日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15年第一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讨培训会,于日前在昆明举行。会议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办,昆明理工大学承办,此次研讨培训会呈现出一是参会高校数量多,来自全国各地的280多所高校到会;二是到会人数多,有630余名代表到会参加了研讨培训;三是一线的教师参加人数多的鲜明特点。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迎评促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龚晓阳,信息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叶龙老师参加会议。 

  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岩作了题为《深刻把握高教发展新形势,全面把握高教质保新制度,以国际实质等效认证助推工程教育质量提升》的主旨报告。报告从当前国家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高教质保新制度、以国际实质等效认证助推工程教育质量提升三个视角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解读,对五位一体评估制度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指出工程教育认证是五位一体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岩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时代主题。刘延东同志在今年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咨询委员会第25次会议上《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报告的核心就是——提高质量,建设强国。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高端和龙头,是创新驱动的策源地和发动机,起支撑和引领作用。我国高校在学总规模3700余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37.5%,高出世界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具备“支撑引领”的基本条件;但是高教发展差距大,短板明显:大而不强(中国全球国家竞争力排名28位,创新力排名32位,基础教育46位,高等教育65位,支撑引领作用不够),创新乏力(创新意识差、动力不足,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创新水平和转化效益不高,创新政策不配套、评价不完善,创新文化气氛不浓)。要以评估创新为牵引,全面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吴岩强调说:2014年中国工程教育体量世界第一,但存在不足和差距。在工业界层面:质量获总体认可,存在工程教育通用能力评价高,工程能力培养不足,用人单位与高校师生自我评价落差明显;工程教育传统优势明显,紧跟时代不足;工业界参与培养人才深度和规范化不足。在国际层面:用国际等效标准理性审视,存在差距和不足——产学融合深度不足、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质保运行有效性存在差距。面向未来,如何肩负起“支撑引领,创新驱动”的使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三大转变。要精准发力,实施四大战略:把创新教育深深植入工程教育的基因、用国际理念标准引领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用“互联网+”助力工程教育腾飞起航、把学生能力培养当做工程教育质量之本。要实施“国际实质等效认证”——“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成果为导向、质量的持续改进”,助推工程教育质量提升。积极推动国际等效认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华东理工大学乐清华教授对2015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沈阳化工大学李志义教授介绍了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与特点。大连理工大学刘志军教授就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进行介绍。汕头大学教务处陆小华处长、喻莹副教授结合实际对OBE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案例进行深入讲解。认证协会秘书处介绍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组织实施情况。 

撰稿、审核:龚晓阳

点击下载: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