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晚,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肖巍教授以“五种发展观:中国发展转型的动力、路径和未来走向”为题,为我校200多名师生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图为讲座现场)
肖教授从国际视角考察了发展观念的变迁及其经验教训,进而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种发展新理念逐一进行了学理分析。他指出:高质量的创新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制度问题、文化问题,而谋平衡的协调发展是发展整体性和是否健康的必然要求,协调发展的重心是如何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指的是不能以牺牲后代人发展的权利与能力为代价,走出去的开放发展是释放我国产能过剩,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经历了一个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的过程,包容性的共享发展主要表现在经济问题的社会解决上,即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厉行反腐倡廉、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建共享。
肖教授进一步指出:发展与改革密不可分,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要发展必然要求对旧的体制机制和做法进行改革,因而在中国的发展中要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提高改革行动能力,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当务之急是以激活市场、扩大民主、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各项体制改革亟需提速。
(图为肖教授做讲座)
讲座中,肖教授旁征博引,结合一系列的具体事例来深入分析中国的国情、现状和不足,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阐释,把深刻的政治学概念通俗化,使同学们能够更加容易而深入地理解这些问题,对国情进一步了解了我国国情。
在20分钟的自由互动阶段,陈铁迪、罗金胜等同学对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提问。思政部主任陈志强教授主持了讲座。
肖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上海高校研究生思政课协作组组长。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环境问题、科学思想史与科学社会学。著有《可持续发展进行时——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探讨》等论著多部。
(撰稿:陈铁迪 摄影:王小伟 审核: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