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下午,在4号楼218举行了一场由校红十字会组织部主办的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讲座。
讲座中,来自上海大学的孙晓蕾老师作为第一例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为同学们普及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并向大家分享了自己作为志愿者的亲身经历。
在讲座中,孙晓蕾老师就为什么需要捐献造血干细胞与怎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两大问题,向在场的同学们解答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一些疑难困惑,使同学们改正对于捐献骨髓的误区、消除同学们对此产生的恐惧焦虑感。对于患者来说,一颗造血干细胞就可以恢复骨髓功能,恢复造血,重建免疫,获得再生。对于捐献者来说,一周即可恢复正常。我们所捐献的骨髓往往用于治疗白血病患者,未经治疗的白血病死亡率几乎是100%,甚至还会七窍流血。大多数的白血病患者当他们慢慢走向死亡,化疗不起作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最后一条路——找寻与之匹配的骨髓。因此,在我们决定入中华骨髓库之前,必须要经过深思熟虑,所以希望当志愿者们撩起袖子,进行血样采集的时候,会是发自内心、义无返顾的。
次日中午,在学校3号楼1楼,进行了同样由校红十字会组织部主办的中华骨髓库血样采集活动。来自市红会以及奉贤区红会的专业医生与护士进行血液采集入库。全校范围内来自各个专业的商院学子踊跃参加此次活动。
在血样采集活动现场,参与采集的同学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先在等候室填写个人资料和和意愿书。资料核对过后,同学们有序地进入血液采集室,排队进行采集。刚抽完血的一位女生,手里还拿着棉签,笑着说:“刚开始还以为要抽很多呢,原来6ml也没多少嘛,大家要踊跃参加啊!”当问及为什么参加此次活动时,她说:“有可能拯救一条生命,很有意义,我觉得作为大学生,应该做些以前没做过的事情,这也算是接近社会吧。”但并不是每一位志愿者都有捐献骨髓的资格。据资料审核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因为今天没有进行专业的体检,只是血样暂时入库的形式,即使配对成功,也要补血到正常值才可以捐献。”现场同学们热情洋溢,但因为宣传力度不够,有些同学并未了解什么是“骨髓捐献”,工作人员在此希望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大力宣传以此来加强同学们的认知。
据统计,有超过120位同学参加本次捐献活动。每一位进行了血样采集的志愿者都获得了由上海市红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及纪念品。“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正在商院学子身上得以体现。感谢商院学子们用爱点燃生命希望,让这些微小力量的凝聚,让爱心之花常开不败,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让高尚在人世间留存,让光芒在你我心中闪耀。生命是多么美好的字眼,我们的一生都在为拥有一个完整绚烂的生命所努力着,而面对着那些即将失去生命的白血病患者来说,我们所能做的最有效的就是义无反顾地捐献出我们的造血干细胞,让他们天空中的阴霾消散,看到许久不见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