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健康提升实力开创美好新未来

2013-04-07
 

   

   据最新报道显示,过量饮酒、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锻炼、天天泡图书馆、沉溺于网络成为了不少当代大学生的真实生活写照。 也正是因为这些不良习惯的养成,大学生的体制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并逐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上海商学院第十一届篮球赛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学生记者们对我校同学的体质健康情况做了近一步了解调查。根据《大学生体制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2010年第一学期我院大学生进行体制健康测试的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坐位体前屈、台阶测试。根据数据统计,我们了解到,该学期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总体达标率只有70%左右。

   我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学生的健康状况。从每学期的晨跑工作到一年一度的篮球赛,我们都可以看到校方的良苦用心。校领导也密切关注着同学们的健康问题。“强健身体体质”就是朱国宏院长对我校学生提出的在大学期间要争取做到的四点要求之一。楼文高副院长也曾在接受学生记者采访时说到,他很希望同学们利用好学校提供的设备积极地去进行锻炼,同时也希望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起到带头作用,让同学们身体壮起来。

   学生记者们从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晨跑入手,近一步了解了我校同学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情况。据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的打卡情况呈两个极端:有些同学早早地完成了十五次的打卡工作而有一小部分同学却还停留在起步阶段。睡眠不足,不愿起床是一部分同学给自己为数不多的晨跑找到的原因。当然,这当中也存在着不少热爱锻炼的同学。他们认为早起打卡的益处还是很多的,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个途径去感受清晨的那份宁静。他们还建议,既然是晨跑最好大家都能跑起来,一味地走路带来的效果并不明显。当问及平时是否有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时,超过半数的同学都表示自己或多或少有在课外参与过打打球之类的运动。但不容乐观的是也有接近一半的同学愿意在课外时间选择学习、上网等其他活动,而放弃体育锻炼。

   学生记者也就此问题采访了我校体育教研室的荣敦国老师,他曾通过商学院报向同学们介绍过体育锻炼的十大好处。(见《上海商学院报》133期第二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他一直特别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荣老师的授课内容丰富而科学,在他眼中,现在的同学们锻炼的积极性并不算太高。他希望可以利用好每一分钟的课堂时间,通过自己的课程帮助同学们认识到积极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同学们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因为体育锻炼是提高同学们体质健康素质的最有效的方式。

   提高大学生普遍体制健康素质,任重而道远,却也刻不容缓。学生记者认为:

   学校方面:在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的同时,学校要始终坚持体育教育特色,完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机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标准》测试、报告和定期公告制度。学校配齐检测器材,规范检测方法,加强测试、数据统计过程监管,确保检测数据的客观真实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政策,优化体育设施建设,充分满足学生健身活动需要,在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落实体育设施的同时应引导同学们在思想上树立健康意识。

   体育教师方面:要认真组织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和课余训练,并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和评价工作。同时指导大学生科学锻炼,强化安全措施。为保障体育教学安全,应建立学校体育和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教师始终要有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制定教学防范措施,加强医务监督。组织大型体育活动要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积极开发适应大学生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康方法,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

   大学生自身方面: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除了必须的晨跑打卡,我们应该至少保障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各学院各班级可以大力开展健身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努力形成经常性体育锻炼的氛围和机制。

   相信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的体制健康状况能得到改善。只有关注健康,提升自身实力,我们才能有拥有开创美好新未来的能力。

  

  学生记者:胡怡园

点击下载:
【关闭本页】